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“关注”按钮,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,希望我的文字能为您带来愉悦舒适的阅读体验。
---
她曾是一个青楼女子,26岁时被海盗掳走登上战船,30岁时摇身一变成为威震一方的海盗女王。她仅用短短五年时间,便将红旗帮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海盗集团。
在这五年间,她带领红旗帮打得英国人、葡萄牙人、西班牙人落花流水,几乎无一幸免。她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国航海文献中,成为令人生畏的海上恶魔。
西方那些热衷于传奇故事的人们,也多次将她的经历改编成小说、歌剧、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,直到今日,这些创作仍未停歇。
她正是红旗帮的帮主,人称郑一嫂。
---
1775年,石香姑出生于广州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,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,她的降生并未给家里带来多少欢喜,因为父母根本无力承担多一个孩子的生活开支。
展开剩余89%最终,她被卖入妓院,生活的起点便是在烟花巷中苦苦挣扎。
同一年,发生了一件震动沿海的重要事件——乾隆皇帝下令关闭此前放开的商旅关口,严禁所有商民越境贸易,水陆路均被封锁。各地官府派人设关把守,民间的海上贸易活动全面叫停。
乾隆帝此举的初衷是为了整治沿海治安,强化官方对贸易的垄断,从中攫取丰厚税赋充实国库。然而,他并未意识到堵截不如疏通的道理。结果,官方禁令一出,民间走私、黑市和各种灰色交易迅速泛滥开来。
东南沿海的海盗们顺势而为,借此大赚特赚,赚得盆满钵满。他们不仅劫掠葡萄牙、西班牙、英国等国的商船,还与南洋地区的西方殖民者秘密交易,从中获得大量先进火炮装备。
巧合的是,越南当时也正陷入内乱。叛乱中的阮氏广南王朝为了壮大海上力量,大肆招揽清朝沿海的海盗为水军效力。另一边的西山王朝也不甘示弱,用金银财宝收买装备精良的海盗势力。
得到“官方”资金支持后,这些海盗的势力迅猛膨胀。到了19世纪初,清朝东南沿海的水师力量几乎无法与他们抗衡。
---
1801年,年仅26岁的石香姑,虽然肤色黝黑,却容貌出众,当时是广州一家青楼的头牌。正值海盗势力高峰之年,她的人生迎来巨大转折——被海盗掳走。
她的命运虽充满不幸,童年被卖,人生被左右,却也夹带幸运。她落入的海盗团伙正是鼎鼎大名的红旗帮,而该帮的领袖便是郑一。
传说早在1683年,清军攻占台湾后,郑成功手下不愿投降的残兵四散逃往东南亚各地,约定以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、紫六色旗帜作为标识,期盼未来重新聚合反清复明。郑一的红旗帮,便是其中的“红旗”。
这一传说的真实性难以考证,但根据清朝史籍《靖海氛纪》记载,红旗帮虽劫掠商船、行事凶猛,却纪律严明,秩序井然,且每次战利品的最大份额必须优先呈交首领。
由此可推测,石香姑进入红旗帮后,未曾受到凌辱,很快被送至郑一面前。
不久,她正式成为郑一的伴侣,开始了自己的海盗生涯,并逐渐被称作“郑一嫂”。
---
然而,在男权社会和弱肉强食的海盗世界里,单凭“头牌女子”身份难以长久立足。她究竟如何摆脱依附的局面,赢得尊严和权力,最终接掌红旗帮,令人好奇。
东南海盗的崛起与越南内战紧密相连,而海盗大规模的“迁徙”亦是这场动乱的直接后果。
郑氏家族乃大族,百年来以海上贸易为业,在雷州半岛、中南半岛、澎湖、大屿山等地均有产业。受清军剿匪之影响,郑氏核心族人被安置在越南。
1802年,广南王朝统一越南,推翻西山王朝。郑氏族人在内战中支持的是败方西山王朝,新政权对其展开清算。最终,越南郑氏举族迁回清朝境内,与郑一会合。
不仅是郑氏,支持西山王朝的其他海盗亦纷纷归顺清朝,经过兼并与合作,结合郑氏宗族的人力资源,红旗帮的实力在短短一年间迅速跃升,初现东南群盗首领的雏形。
---
1805年,郑一与其他五位大海盗结盟,组建了规模空前的海上联盟,被推举为盟主,达到了个人生涯巅峰。然而,恰在同年,他却因病骤逝。
红旗帮陷入无人领导的危机,郑一嫂挺身而出,迅速重整船队,牢牢掌控指挥权与经营权。
她能做到这些,绝非仅凭“郑一之妻”的身份。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,海盗世界充满了弱肉强食,且郑氏家族庞大,内部多有有权势者。能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,着实非同寻常。
---
历史中虽无官方史官,但1808年,一位名叫格拉斯普尔的英国富商因被红旗帮绑架,事后支付巨额赎金逃生,回国撰写了详尽的回忆录。
虽有文化隔阂与主观偏差,他的记述却被视为研究郑一嫂最为珍贵的一手资料。
回忆录中,格拉斯普尔描述郑一嫂极具政治智慧。她制定更严格的纪律,颁布地方性法规,确保辖区百姓免受骚扰,因而获得广泛支持。
他形容在大屿山的红旗帮基地如同一个“王国”,那里有六百余艘大小船只,三四万人生产生活。粮食与军火供应,战利品分配等事务均由郑一嫂亲自策划。
由此推测,郑一嫂在郑一生前便显露出非凡管理才能,获得首领器重与帮内尊敬。
---
然而,海上江湖终究是刀光剑影的世界,光有经营本领远远不够。郑一嫂的威名,更多源自她在多场激烈战斗中的表现。
她立威的第一战,便是在郑一去世的那一年。
1805年,那彦成出任两广总督,亲自督军剿匪,穷追猛打红旗帮及其他海盗,但成效甚微。
为应对嘉庆皇帝的责问,他开始实施招安政策,承诺重利,成功令数支大型海盗团体归顺。据记载,最大一次招安仪式上,有五千海盗投降。
郑一嫂却拒绝了招安条件,她看到了机会:大海盗纷纷归顺,小势力海盗无依无靠,必定寻求新的庇护。
自此,她推举义子张保仔作为先锋,屡屡与清廷水师及受降海盗周旋游斗,拖得清军疲惫不堪,那彦成也因剿匪无果被革职。
反而,红旗帮趁势壮大,通过招降合并散碎船队,规模空前,据当代史料估计,麾下兵力达十万人以上。
---
郑一嫂在西方的名声极为响亮。南洋本是西方殖民势力的后花园,而她不仅与清廷对抗,更频频击败西方列强,令其颜面尽失。
最著名的传说,是她率领两百艘船包围澳门港,击沉两艘葡萄牙军舰,封锁港口长达一昼夜,最终迫使葡萄牙总督交纳“航路租金”。
1807年,在广州附近海域,郑一嫂炮轰英军辉腾号与贝瑞那号两艘军舰,舰上军官多份记录证实当时红旗帮舰队多达六十余艘,英军未还击,迅速撤离,实则狼狈逃窜。
1808年,红旗帮在澳门击败清葡联合舰队,之后更加猖獗,甚至入侵广州内河,击沉英军护卫舰,抢劫英商船并烧死数十英国水手。
英国震怒,派遣舰队联合清廷剿灭红旗帮。郑一嫂与张保仔分别率军佯攻广州与伏击联合舰队,重创敌军,致使清英联军损失惨重。
---
1809年9月,红旗帮在浙江海战中炸死浙江水师提督徐廷雄;第二次大屿山反围剿战中,俘获广东水师提督孙全谋,击毙虎门总兵林国良,令清朝广州至雷州一线水师几近瘫痪。
最终,1810年4月,清廷无奈放弃围剿,重新展开招安攻势,以高官厚禄拉拢郑一嫂。
这次,她接受了招安,仅携十余亲随赴广州与新任两广总督谈判。
郑一嫂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:一是保留旗下船队贩盐权利;二是请求皇帝赐婚,合法化她与义子张保仔的非凡情感关系;三是官衔不得低于先投降的大海盗郭婆太。
面对红旗帮强大势力和难缠态度,清廷最终全盘接受。
---
1810年4月20日,35岁的郑一嫂与27岁的张保仔在嘉庆皇帝的敕命下正式成婚,率领直属海盗一万七千余人,270艘大舰,1200余门重炮,接受清廷招安,红旗帮也由此走入历史。
张保仔不久获封三品闽安副将,郑一嫂获封诰命夫人。十二年后,张保仔于台湾澎湖任职时去世,官至二品。郑一嫂携子女返乡安度晚年,传闻在澳门开设赌场。
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,她依旧为清廷献策,传奇人生持续至晚年。
---
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博尔赫斯曾以郑一嫂的传奇事迹为蓝本,创作短篇小说《女海盗金寡妇》;《加勒比海盗》中的南海海盗王清夫人亦是其原型。
近几年,英国BBC与美国网飞均在筹备以郑一嫂为题材的影视作品,其影响力可见一斑。
本文由“云史长安战未央”原创,已在全网维权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侵权必究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宏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